“雙11”當天,廣東東莞春日秋實首家跨境電商旗艦店開業,顧客在店內選購跨境商品。
人民視覺
上海陸家嘴一幅大型自貿區公益廣告牌上,“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的標語十分醒目。
人民視覺
到2015年底,我國高鐵總里程達1.9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里程60%以上。
人民視覺
江蘇連云港集裝箱碼頭,“中海之星”大型集裝箱船舶正在裝運出口貨物。
人民視覺
在上汽通用五菱青島公司,發動機布裝線工人在調試發動機。
人民視覺
“十一”黃金周期間,游客在海南三亞南山文化旅游區用自拍桿留影。
人民視覺
五大發展理念
引領“十三五”新藍圖
一秒鐘下載一部電影,無人駕駛汽車時速可達100公里,一盞茶的工夫為手機充電就能通話10個小時……在日前結束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5G網絡、百度無人駕駛汽車、極限快充電池等自主技術讓參觀者大飽眼福。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屆大會的盛況折射了五大發展理念的光彩。
五大發展理念是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最核心的內容之一,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描繪出新藍圖。
當前,中國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表現搶眼,但是發展中的問題也依然凸顯,創新能力、自主技術和知名品牌仍缺乏,區域發展不平衡,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的呼聲較強烈,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處在“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新常態下的中國需要用新思路尋找新出路,以新觀念引領新發展。五大發展理念深刻揭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特征、新趨勢,集中體現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
五大發展理念正在扎實推進:20多項政策密集出臺鼓勵創新創業,新型城鎮化試點范圍不斷擴大,脫貧攻堅吹響“沖鋒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和補短板五大任務,將五大發展理念深深融入未來一年的務實舉措中。(記者 趙展慧)
“四個沒有變”
基本面依然長期向好
近日,主營農村電子商務的移聯網信集團落戶河南省沈丘縣。集團總裁徐寶軍說,盡管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集團明年還將加快在全國的布局,因為“對農村電商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這種看好,有充足的底氣。11月,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時,對中國經濟整體形勢提出“四個沒有變”的重大戰略判斷,增強了我們應對挑戰、把握未來的信心。
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最新公布的11月份主要數據顯示,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很多積極變化:工業生產有所加快,固定資產投資初步呈現企穩跡象,消費繼續穩健發力。
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我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本豐富,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供需兩端增長空間寬廣。前期出臺的宏觀調控措施正逐步顯效,由于沒有實施大規模的強刺激,為下一步調控預留了空間。
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進一步增強。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4%,同比提高9.3個百分點。“放管服”改革措施陸續出臺,政府權力“減法”換來市場活力“乘法”,新的發展動能快速集聚。
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2015年,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城鄉結構更趨合理,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加快,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政策逐步落實,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記者 顧仲陽)
供給側改革
新供給帶來新動力
在江蘇宿遷新莊鎮,蓮藕是當地的一張特色名片。“以前蓮藕銷路不好,很多都留在地里不挖了,最近我們圍繞蓮藕進行深加工,荷葉茶、蓮藕汁、紅蓮子等多元化產品在網上銷售火爆。”新莊鎮黨委書記臧其永說。
從供給側發力,改造傳統產業,小蓮藕也能有大甜頭,“新供給”的魅力可見一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供給側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隨著簡政放權持續推進,為市場主體松綁開路,鼓勵創業創新,激發了市場活力,增加了有效供給。但總體上看,供給側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中低端產品過剩,一些“大路貨”積壓,再打折促銷也無人問津,而中高端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難以滿足全面升級的消費新需求。
破解過剩和短缺并存的供給結構矛盾,要從供給側做文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認為,推進供給側改革,要通過產業調整和自主創新來提高生產率,適應市場需求的結構性變化,“讓要素再流動起來,讓資源從低效領域轉移到高效領域,從已經過剩領域轉移到更有需求的領域。”(記者 成慧)
“雙中高”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在遼寧大連金普新區地下19米深處,隱藏著亞洲最大的地下數控機床廠——大連光洋科技集團科德數控有限公司。在這里,一排排運動機械分辨率達0.1微米的高檔機床,吸引著記者的眼球。光洋科技董事長于德海指著一臺光柵尺說:“依靠自主創新,光洋倒逼國際市場價格直降80%,實現了國產高端數控機床首次出口德國。”
大連光洋是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的一個實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頂住“三期疊加”的巨大壓力,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9%,城鎮新增就業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預期目標,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7%左右的經濟增速領先于全球主要經濟體,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居世界第一,仍高達30%左右。”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經濟結構也在繼續優化,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今年以來,我國高技術產業保持快速增長;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重要支撐,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達到51.4%,比去年同期高出2.3個百分點,以金融、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增勢迅猛。
實現“雙中高”,創新驅動戰略激發活力。前三季度,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達1065.5萬戶,同比增長15.8%,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16萬戶。“創業創新調動億萬人民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是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有力保障。”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說。(記者 陸婭楠)
中國制造2025
進軍“制造強國方陣”
11月2日,在中國商飛公司總裝制造中心浦東基地廠房內,當一個“虎頭虎腦”的飛機從大幕背后“探頭”出來時,整個現場都沸騰了。經過7年研發、相當于波音737和空客320機型的新型商用大飛機——中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正式總裝下線,這意味著中國人的大飛機夢圓就在眼前,首飛即將開啟。
5月8日,國務院公布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作為中國制造的標志性工程,研制大客機的意義不只限于飛機本身,而是對整個航空工業乃至高端裝備制造業都有帶動輻射作用。
目前,我國高端制造領域發展勢頭良好。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工業生產數據顯示:11月,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4.1個百分點。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長26.9%,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13.8%,信息化學品制造業增長10.6%,醫藥制造業增長8.8%。
《中國制造2025》提出,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到2025年,我國制造領域的綜合指數要接近德國、日本實現工業化時的制造強國水平,基本實現工業化,進入世界制造業強國第二方陣,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將成為實現目標的“領頭方陣”。(記者 余建斌)
互聯網+
轉型升級插上翅膀
12月7日,上線運行剛滿5個月的互聯網回收企業“閑豆回收”,獲得國內知名投資管理公司淺石創投的近500萬元天使投資。
公司創始人方浩剛過30歲,曾經有著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卻瞄上并不起眼的廢品回收行業。憑借“互聯網+”,方浩把傳統的廢品回收做成了低成本、高效率、人員精簡的現代服務產業,回收價格比普通廢品回收高出20%,服務模式深受用戶歡迎,“現在北京地區從事廢品回收的有近萬人,如果用我們的模式,500個人足夠了。”
2015年,“互聯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變革的重要力量,也是經濟增長的最大亮點之一。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6.2%,其中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43.6%,“互聯網+”正在由傳統的網絡購物向網絡服務快速轉變,電子商務、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模式不斷涌現。“‘互聯網+’使傳統制造、商業、服務的行業邊界正在被打破,企業生產、服務流程不斷重構,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新的市場需求不斷被激發。”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說。
國家工商總局的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與互聯網產業密切相關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增長70.9%,遠高于同期全國市場主體15.4%的增幅。O2O、B2B、B2C、C2C,e洗衣、e租車、e代駕……一大批新商業模式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推動中國經濟進入真正的“眾創”時代。“創新創業孕育出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基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說。(記者 吳秋余)
人民幣“入籃”
金融開放走向世界
數年磨劍,只看今朝。北京時間12月1日凌晨,人民幣完成了驚人一躍,正式被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在SDR貨幣籃子中的權重為10.92%,高于日元和英鎊,低于美元和歐元。這意味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88個成員國中,擁有超過70%投票權的國家認可人民幣作為安全可靠、值得信賴的國際儲備貨幣。
“人民幣加入SDR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意義重大,利在長遠,標志著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成果的肯定,特別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肯定,這將有助于增強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對于中國和世界都將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說。
一國貨幣的國際化需要邁過三道坎:成為全球貿易貨幣、投資貨幣,最終成為全球儲備貨幣。加入SDR的人民幣儼然已基本具備成為國際重要儲備貨幣的能力。
今天的人民幣,正在國際化道路上蹄疾步穩地前行。今年8月人民幣首次超過日元,成為僅次于美元、歐元及英鎊的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
“隨著人民幣加入SDR,中國在金融開放和融入全球金融體系方面會不斷加快步伐,未來中國資本和金融賬戶的開放會持續向前推進,在不遠的將來基本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中國金融業因此會獲得長期發展的良好機遇。”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記者 歐陽潔)
一帶一路
開啟合作互利共贏之窗
11月,中國南方電網承建的230千伏老撾北部電網工程正式投產,成為中國老撾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首個成功合作的電網項目。
12月,中鐵二十局集團中標巴基斯坦公路項目。該項目合同總額約折合人民幣93.76億元,是巴基斯坦迄今為止投資規模最大的公路工程。
今年,共建“一帶一路”步伐堅定,成果頗豐。3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為“一帶一路”繪制了清晰的藍圖框架,在沿線各國努力下,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穩步推進,一些早期收獲項目已經成形。“一帶一路”開啟了一扇沿線國家和平合作、互利共贏的機遇之窗。
2015年,我國與沿線國家投資合作勢頭良好,雙邊投資均有所增長,一批重大項目開花結果。1—10月我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合計131.7億美元,同比增長36.7%;“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投資設立企業1752家,同比增長18%;實際投入外資金額64.9億美元,同比增長14%。
“一帶一路”建設中實打實的舉措,給沿線各國人民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一批具有絲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亮相,讓各國游客走得更遠、看得更美、玩得更爽;“一帶一路”推動沿線各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幫助人們化解“出行難”;隨著貿易更加暢通,無論是茶葉、水果等農產品,還是陶瓷、汽車等工業品,都能“賣得更遠,買得更值”,沿線各國人民盡享實惠。(記者 王珂)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