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將“繼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作為“十大重點任務”之一,要求各級政府和財政部門當好“鐵公雞”、打好“鐵算盤”、管好“錢袋子”。對基層財政審計而言,關鍵在于把握好“松”和“緊”的辯證法,配合好“收”與“放”的組合拳。
一是關注中小企業減負,為實體經濟加油。報告提出從實施更大規模減稅、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確保減稅降費落實到位、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四個方面“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對此,應結合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將減稅降費、簡政放權、中小企業融資等作為審計重點,持續關注企業負擔問題。通過對非稅業務、稅收業務開展大數據分析,將業務數據和近兩年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政府性基金目錄進行對比,延伸企業調查,分行業了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實際稅負;對銀行、擔保公司等機構開展企業融資調查;以及通過大數據手段對本級各預算單位“三公”經費、存量資金使用、資金盤活情況進行分析等,切實為實體經濟減負“加油”。
二是關注財政資金績效,為開源節流算賬。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18年工作中提出“推進財稅體制改革,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全面啟動”,根據2018年11月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今后財政預算執行審計還將進一步加強。就目前來講,可以在本級預算執行審計、部門財務收支審計、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中,將財政績效管理情況作為重點,與財政部門共享資源,就財政績效管理、項目評價、成果應用等共同研究。同時,選取項目實施相對集中、資金量適中、當地政府關注的項目,逐步建立符合當地情況的財政績效審計評價指標。此外,在投資審計、經濟責任審計、自然資產資源離任審計等其他項目中,也應適當加大績效管理審計力度,探索完善行業性評價指標體系。
三是關注“雙創”政策執行落實就業優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就業優先首次納入國家宏觀政策層面,提出“加強對城鎮各類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幫扶”“擴大高職院校獎助學金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加快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等,從多方面多管齊下穩定和擴大就業。針對“雙創”涉及到的政策文件較多、資金量大、補貼到戶資金分散、涉及企業面廣的特點,可以分步驟、分重點開展審計。對就業補貼資金可以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優勢,除以往的關聯對比分析,還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工具,查找弄虛作假、優親厚友、經商辦企業和公職人員等違規享受補貼的情況。同時,結合減稅降費,對錄用失業人員的各類企業稅費減免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調查,以及高職高專中專助學金、獎學金等各類惠普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項審計調查等,推動就業優先落實落地。(黃杰)
責任編輯:高天 |
【關閉】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