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聯系學會工作以來第一次參加學會秘書長座談會。剛才聽了大家的交流,感觸很多。學會工作很不容易,過去的一年里,大家都克服困難,做了一些的工作。我想談幾點想法,供大家參考。
中國審計學會2006年的工作有幾個變化,我在這里歸納一下,因為這些變化是積極的,可能我們未來要向這些方向發展。第一個變化就是工作越來越實了。越來越實的涵義就是我們的工作越來越貼近審計工作實際,無論是召開的研討會,進行的調研,還是報告中總結的幾個科研課題都是當今審計實踐中急需解決的問題。第二就是課題研究的方式越來越科學,越來越規范,所以它的成果的意義就越來越重要,成果出來就有用。這是新一屆學會領導,當然也包括科研所的共同努力,和大家共同努力,這種方式應該繼續下去,而且應該進一步規范,在我們的報告里也有設想。第三就是越來越突出調查研究。這是一種很好的工作方式,這個問題我接下來再重點談談。第四點是我今天參加上午的會議體會到的,就是工作報告變化很大,質量有提高。當然是一年的工作有提高,工作報告才能有提高,這是一個前提。工作報告本身它的提高也很重要,工作做得很好,報告沒有寫出來,或者寫得不對,那也是不行的。今年的報告第一是反映一年的工作做得好,在此基礎上,報告做得也挺好,這個請各位秘書長留意一下,過去的報告翻出來看,是“套話加流水帳”的模式,今年的報告就不是這樣,地方學會在做報告的時候也擺脫那種套話加流水帳的方式。
下面我想說幾個問題,希望對學會的科研工作有所幫助。
第一,這是近幾年反復強調并且有所進步的,就是選題要從問題出發,從實際出發,從國情出發,并且要始終如一地深入貫徹下去。這次工作會議上有一位司長發言,他是做財政審計的,他說審計業務深入到一定程度實際上就變成科研了,可能各行業的項目審計都有這樣的情況。如果你年復一年從事同樣的審計工作,操作同樣的動作,使用同樣的方法,可能每年的結果基本上都差不多。只要你想達到更高的目標,想更深入下去,你必須要進行科研。這個司長說的是署黨組的高要求,即你的這個審計報告出來,能在宏觀上說點什么?制度上說點什么?管理上說點什么?國務院能從你這里吸取點什么?你把這個層次的東西說出來了嗎?這一要求就給這些司局長們壓力很大。于是有一部分司局長就在琢磨著我這一領域的審計怎么深入,他們得出來這樣的一個體會,深入到一定程度之后不科研就不行。實際上署里大部分項目都是審計加科研。坐在屋里寫文章肯定是寫不出來的,必須去研究。所以有時你的文章出來司長不滿意,你自己還得看看有沒有值得反省值得提高的,看你的題選得對不對,是不是從實際出發,而且你選了這個題后你怎么做這個研究。當然我們自己得加強反省,看看選的題是不是從實際出發,是不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如果別人已經研究完了,作為一個公式定理擺在那里,你就不要去研究他了。要看看一定是個問題,科研就是要突破這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社會科學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一些問題。學會的科研工作必須從問題出發,從國情出發。審計長一再強調,國外的東西,別炒來炒去,還得看有沒有用,還得要結合國情,看看那個能不能為我所用,而且看看我們哪點比它做得好,這是第一個問題,也是我們明年乃至以后都要重視的。
第二,就是要跳出審計研究審計。要跳出來,不要腦子里一說審計科研就是研究審計學,不是這個概念。我們的這個報告中提出這個問題來了,這是李審計長在去年的論壇上說的,要認真研究國情和審計工作所處的政治、經濟、文化大環境,跳入那個大環境之中,結合國情,從更高的層次上研究結合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情況,這個在我們的報告里說得很明確。大家注意令狐審計長上午的講話,他是這樣說的,立足審計看宏觀,立足宏觀看審計。這是兩個問題:立足宏觀看審計,就是要跳出審計,從更宏觀的層面上研究審計,但是你的研究的著眼點還是要改進審計工作,所以他說你必須得放到大環境中去研究。同志們,兩位主要領導都在思考這個問題,這就是學會為什么把中國審計發展戰略問題作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不僅僅是領導要求,也是發展需要,是領導根據發展需要提出的要求。所以學會應該把這個問題給解決掉,研究這個戰略大環境實際上就是要研究國家政治經濟生活對審計工作的需求,大環境清楚了,就明白國家對審計工作的需求??蒲泄ぷ髡呔褪且芯繃业恼谓洕畹哪男┓矫嫘枰畬徲嫻ぷ鞯膮⑴c,需要你來發揮作用,實際上就是研究大背景,明確審計發展方向,達到我們的戰略意圖。比如,國家經濟的發展戰略是什么?現在國家的產業政策是什么?國有經濟的調整前景是什么?這些對審計的影響是巨大的。前一段時間,發展改革委出臺,國有經濟要絕對控制7個領域,如電信、石油。作為企業審計來說,這可能就是你永遠的方向,你必須就要干這個,就因為你是審計機關?,F在財政分配的格局怎么樣?我們審計干部和科研人員要搞清楚,財政格局的不同可能就會影響我們審計的重點,為什么黨組強調財政審計把重點轉向轉移支付,因為財政分配格局這兩年發生了重大變化,轉移支付資金比重很大,總量越來越大,就需要研究這個大的背景,財政分配格局,支出結構的變化,整個國家財政的變化,肯定要搞清,這些與審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無法割斷。我們現在的改革,包括財政、金融、產業、經濟增長方式、國企改革的每一步都會對審計工作有影響,也許影響審計范圍,也許影響審計重點,也許影響審計的類型。比如,我國現在的發展歷程是處于工業化階段,是處于初期?中期?還是后期?在這個過程,城鎮化的過程是個什么樣的角色?城鎮化與工業化有沒有相伴相生的相對穩定的關系?如果有,這些年城鎮化的速度應該是多大?將有多少農民失去土地?城市將有多少拆遷?像這些問題是我們現在審計的難點,是國務院關注的熱點,也是老百姓關注的熱點,而且還是社會不穩定的主要因素。國民經濟的信息化,政府政務的電子化發展水平怎樣?未來幾年發展前景如何?我們現在的審計能不能夠適應?審計與這些都有依存關系,例子不多舉。所以,必須把大環境弄清楚,才知道我們現在干的是不是應該干的,未來我們應該干什么。
第三,大力提倡跨學科,多學科交叉研究。這是報告里提出來的,報告里說,倡導運用經濟學、政治學、法學、計算機技術等方法進行交叉研究,這一點在今年的課題研究中至關重要,因為這是的大背景,是絕對跨學科的,跨專業的,那沒有辦法,如果沒有相關的專家來,我們自己都說不清楚。審計學和審計工作本身就是邊緣性的、綜合性的,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難題,因為跨學科太多,一個課題可能跨很多學科,這是很不利的。但是,它也有有利的方面,即往往交叉就能產生創新,創新在交叉層面,比如你要在計算機和審計領域交叉起來進行研究,創新就相對容易些,也比較容易出成果。財政學和審計學在交叉層面上,也是一樣的,所以在科研過程中千萬別就審計論審計。
第四,關于信息化的發展對于我國審計的影響,一定要考慮,因為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不能因為我們在這方面知識有缺陷就回避這個問題,那樣就會耽誤一代人。我們有沒有這個知識沒有關系,我們要倡導、鼓勵、組織有這些知識的專家和干部來參與。令狐審計長講話中談到,審計工作現代化就是在信息化條件下審計理論和審計實踐密切結合的過程,這話說得很好,非常深刻,層次很高。如果信息化問題不解決,不管是制度,還是戰略,永遠是傳統的。
第五,調查研究也是我們今年工作的一個方面。調查研究是李審計長對我們提出的一個要求,這兩年我們一直在加深對這個要求的認識,而且已經落實到工作中去了,去年調查研究工作的成效還是比較明顯的。調查研究是我黨一貫的工作方法,如果我們要真正地落實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必須大量開展調查研究,沒有別的辦法,沒有別的路可以走。我們必須注意的一點就是,調查研究不是例行工作之外的附加工作,應該把他理解為一種工作方式和方法。今年學會的要求是結合中國審計發展戰略研究這個課題來進行調查研究,就是說在這項研究中一定要突出運用調查研究的方法。這里有幾個問題需要明確:第一,調查研究必須有主題,有針對性,而且主題反映的是真值得你去調查、迫切需要你去調查的問題,沒有主題的調查研究,對于我們的工作沒有任何價值。第二,調查研究的題目和范圍不能過大。過大就等于你沒有定好主題,應該集中資源,一事一議,一項調查研究就解決一個問題,不能囫圇吞棗,想一項調查研究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掉,題目過大,范圍過大,那是肯定做不出來的。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要把題目做小,也就是調查研究必須小題大做。如果關注的這個問題本身就非常大,那就要將其化解為子課題、子命題、子主題,一項一項地做。第三,要認真做好調查研究的方案。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錯誤的調查思路肯定導致調查失敗,所以在設計調查方案時必須把調查的主題、目的、程序、大綱、調查方法、甚至對被調查人員的資格都有詳細的規定。再一點也很重要,調查研究不能只調查不研究,資料都下來了,不進行分析,或者是你只利用其中一小部分資料進行了分析,那是不夠的。一定是又調查又研究,充分利用你收集的素材。這幾年李審計長一直注重調查研究,在內審協會的工作中他主要想通過典型調查的方式以樹立內審工作的先進典型。對于學會工作來說,可能就不一樣了。我們的調查研究可能就要結合課題研究去做,今年我們的課題發下去,就提出了這個要求,地方的課題也要適當地考慮,如果資源允許的話,可以嘗試著采取調查研究的方式去做一做。
最后,各地學會今年的科研課題還要跟審計署做好策應工作。通過工作報告,我們已經了解到審計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的研究時間初步定的是一年,但可能會延長,因為這個課題非常復雜,而且對這個課題的研究,是要用數據說話,因為這個課題要對國家審計的未來做出規劃。比如,你為什么把重點放在轉移支付上,那你就要說明,在國家的財政支出中,到底有多少轉移支付到地方,你得拿數據說話。這個課題對于我們大家來說,可能是一個新的挑戰,是一個上層次的機遇。希望大家安排全年的科研工作時要充分考慮,爭取通過大家的努力,出一些高質量的成果。
謝謝大家。
|